融合教育指的是将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提供身心障碍儿童一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融合教育已是世界潮流,融合教育在国外行之有年,目前较有成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西欧诸国、纽西兰、澳洲,日本也逐渐在推广中。
澳大利亚近些年来不断通过政策调整推进融合教育改革,迄今已建立起较为系统的融合教育政策体系。在教育对象上,由关注残疾开始向关注特殊需要扩展;在融合目标上,制定了从教育融入到社会融合的政策目标;在政策价值观上,强调以公平为基础的同等条件下的参与;在实施方式上,注重基于数据的个性化调整与评估;在保障措施上,强调特殊教育支持服务和特殊教育专业团队建设。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完善的法律政策 澳大利亚的融合教育进程与世界融合教育主流 支持体系为融合教育在学校层面的创造性实践提供了 发展基本同步。1992 年澳大利亚颁布了《反歧视残障 机会和保障法》,规定残疾学生有权利像正常学生一样接受和 澳大利亚残疾儿童教育的对象和方式参加相同形式的学校教育。这个法令的出台使得澳大利亚学生的入学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在特殊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大量转入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政策自 1992 年《反歧视残障法》将残疾定义为在心理或 渐被教育各方所接受。
探访融合教育——Carnarvon Christian School为例(来源:livelotusly)
澳洲没有特殊教育学校,采用融合教育(integrated education) 的模式,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随班入读,必要时会有心理师、言语训练师、理疗师等对特殊孩子进行专门帮助。
二年级有个自闭症男孩J。跟其它孩子一起上课。区别是,J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顾自地做游戏,或重复地摆弄物件。任课教师和同学都能接受和理解这种现象,并允许其如其所示。比如,画面:老师介绍活动/作业,J躺在地板上并发出特别的声音,其它学生坐在地板上听老师指示。一切,都那么自然。
通常情况下,还会有另外一名教师或助理出现在班里,协助课堂活动,或者主要负责照看J。
课间休息和中午吃饭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J 也不例外。他会坐在露台上吃东西,会一个咯咯笑或发呆,会去鸡舍撒欢(他很喜欢小鸡)。这期间,班里同学和教职人员会轮流陪伴他(watch him from a distance in case he gets away from school)。要知道,二年级的孩子也就七八岁的光景,他们懂得看护另一个孩子,本身就很暖很棒:陪他聊天,陪他去喂/逗小鸡,在上课铃响起时哄他回班。有时候,他在沙坑里不愿意走,其它孩子看到会一起帮忙把他抱回去。
聊起特殊孩子跟普通孩子同班,会不会被嘲笑。教师坚定地讲:不会。我会问他们,如果换做是他们身心不便,还被人嘲笑会是怎样的感受。不知道自闭症孩子会不会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同,但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不是吗?
学校会针对每个有身体或心理疾患的特殊儿童讨论、制定一份 特别的 program, 内容以适合 TA 的发展为宜,会进行过程性评估,不合适继续修改。还有来自于治疗师的专门帮扶计划。
零零碎碎看了些西方基础教育的文字,结合访学经历,对教育略微有些感触。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话应用于西方教育真的再贴切不过了:培养有趣味、有温度、有思辨力、有责任感的个体,小学生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孩子,再次才是学生。不是吗?